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旅游 » 正文

旅游富了小渔村(旅游扶贫故事(1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智慧建站公司     发布日期:2020-11-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86
核心提示:充满北欧风情的村居民宿错落有致,温馨别致的渔船别墅在碧波上荡漾,新奇别致的旅游帐篷点缀其间,碧波与蓝天相映,山色与彩霞共舞,游客悠闲自得地欣赏着美景……  这个犹如世外桃源的美丽去处,就在广西防城港市江山镇白龙村。白龙村三面环海,风景迷人。5年前,白龙村还是一个贫困村,靠海生活的村民苦于找不到脱贫的法子。后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白龙村从2018年开始发展以旅游为主的村集体经济,采取“土地+资金+服务”的模式,通过村民合作社与投资方合作开发特色旅游民宿。来玩的游客多了,海产品的销路也通了,不仅带动了村集

  5月,全市接待游客148.8万人次,环比增长51%;进入6月,增长态势继续保持,其中6月15日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最高接待量……看着近两个月全市接待游客量的攀升曲线,云南省丽江市文旅局局长张建华的眉头有了些许舒展。

  作为旅游名城,丽江旅游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丽江旅游在1月下旬按下“暂停键”。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双双同比下降约80%,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客栈、餐饮等行业陷入低谷。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丽江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保旅游业市场主体,一方面危中寻机,坚定不移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纾困解难,助力文旅产业复苏

  夜幕降临,丽江古城区大研古镇欢声笑语不断。大石桥下,祈愿的河灯随波漂荡,情侣们在网红打卡地流连。酒吧街上,吉他声扬,各色美食香飘四溢。

  人们熟悉的丽江正在归来。“五一”假期,丽江游客接待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约七成,旅游收入恢复逾五成。

  停业3个多月,樱花屋金酒吧300多名员工一个未裁迎来复工。酒吧经营者王忠国告诉记者,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酒吧一季度约17万元的增值税、营业税和城乡建设费获全免,还免交了近300万元房租。

  让阿溢灿阁客栈经营者周宝感到宽慰的是,在社区工作人员协调下,房东免了客栈约3个月的房租。在大研古镇,1316家像周宝这样的文旅经营户获得房租减免。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产业发展基本盘。丽江统筹安排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支持文旅企业推广促销,用于景区景点建设奖补和文旅企业贷款贴息;协调动员企业和个人房东减免文旅企业房租超过1亿元;对87家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1524万元;协调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向文旅企业推出低利率的“惠企贷”,已有8家企业获得2590万元贷款。

  “这几个月,我们遭受的损失确实不小,这5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得知企业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丽江宾馆总经理鲍家荣倍感温暖。疫情期间,丽江宾馆临时安置了一批滞留游客,做好防疫消毒,提供特色餐饮,开展心理辅导。丽江全市57家安置滞留游客的宾馆和酒店,将获得总额780万元的财政支持。

  在一系列政策助力下,截至6月中旬,丽江18家A级景区已恢复开放16家,284家文化经营场所复工率达77.8%,181家旅行社复产率达50.3%。

  创新业态,向体验经济拓展

  从6月中旬各旅行社组织的省内游来看,丽江游客接待量大致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5%,离摆脱困境、回归常态尚有一段距离。

  如何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在5月下旬举行的丽江旅游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过去,丽江旅游过度依赖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开拓创新不足。今后,要努力打破利益藩篱,共同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疫情防控期间,丽江坚决执行国有景区门票降价50%政策,让利于游客,同时着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研学等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文旅融合、体验互动转变。

  在此之前,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等景区门票以及丽江古城维护费已分别进行较大幅度下调。“景区门票收入下降,会给丽江带来阵痛,但提升旅游品质、拓展景区外延势在必行,将会带来长远收益。”丽江市常务副市长木崇根表示,“加快转型升级,是丽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5月7日,以纳西族历史文化为底蕴的“木府风云”山水情景剧在丽江雪山峡谷演艺公园正式公演,截至6月21日已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作为丽江新兴旅游示范区的转型升级项目,‘木府风云’山水情景剧将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并且增加了游客互动参与环节,能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景区负责人任建军说。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岩脚村,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形容为“乔松连幄,颇饶烟霞之气”。这里即将开业的“物与岚设计收藏酒店”,其功能不再局限于住宿和餐饮,而是致力于将酒店本身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

  “从建筑设计到景观呈现、家具物件,既深入挖掘纳西族传统文化元素,也让客人领略多元文化交融魅力。”这家酒店的品牌总监林亚楠表示,“既能获得身心休息,更有深度审美体验,是旅游新业态的应有之义。”

  科技助力,智慧旅游生根开花

  旅游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助力。发展智慧旅游,丽江走在前列。

  2017年下半年,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的智慧旅游在丽江试水。该平台以“提升游客行旅体验,规范旅游市场生态”为宗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整治欺客宰客、强迫消费、恶性竞争等乱象,帮助丽江古城5A级景区摘掉了受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严重警告”的帽子。

  今年丽江旅游重启以来,适应疫情防控需求,景区预约、错峰、限流成为“标配”,丽江智慧旅游平台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线上购票、刷脸入园、自助导览等智慧服务的推广应用,保障了游客安全和旅游秩序,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5月2日21时19分和5月3日20时32分,丽江古城景区瞬间游客量达到2万人,游客流量大数据平台发出三级预警,景区立即开启560个智慧应急疏导广播,启动27块智能引导屏,进行安全提示和人员疏导,实现了错峰和限流。

  在张建华看来,预约制、定制化将成为今后旅游消费的新常态,“这促使我们持续升级景区的软硬件设施,增加科技含量,真正达到智慧景区建设的目标要求。”

  在玉龙雪山景区,最新应用的“旅迹推送”让福建游客黄丽琼欣喜不已。从海拔4680米的冰川处回到缆车候车大厅时,黄丽琼点击大厅的触摸屏,看到沿途摄像机抓拍了她游览过程中的十来张照片,“这些照片好真实、好生动,值得永久保存。”

  刷脸入住酒店,刷脸支付商店,能对高原反应者作出预警的智慧厕所……丽江旅游正处处闪烁出智慧的色彩。

  年初,丽江游客稀少,但有一家客栈照样客满。这家客栈的主人缪立伟每天在各大平台做直播、聊丽江,与粉丝互动。他在抖音、快手平台上的粉丝已达170多万,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旅游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愈发明显,网络直播是客栈与游客沟通的重要方式。”缪立伟现已担任当地新媒体协会会长,带动57家客栈加入直播行列,转变营运方式。“有实力,有积淀,加上持续转型升级,丽江旅游前景广阔。”他说。(张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8日 06 版)

 
 
 

 
按分类浏览
重庆 (1772) 成都 (610) 四川 (7748) 区县 (3367)
国内 (10797) 国际 (894) 财经 (399) 房产 (935)
科技 (368) 军事 (123) 娱乐 (512) 体育 (197)
汽车 (388) 生活 (396) 农业 (174) 健康 (237)
时尚 (73) 家居 (67) 旅游 (167) 女人 (54)
美食 (65) 消费 (146) 社会 (72) 文化 (243)
教育 (218) 公益 (98)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