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消费 » 正文

直播带货数据“注水” 3万个赞5元可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格万词霸屏推广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02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81
核心提示:311万名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是“真人”  直播带货数据“注水” 3万个赞5元可买杨登峰 摄  阅读提示  直播带货日渐成为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方式。然而,直播带货流量造假、价格欺诈等问题也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直播间的直播人数、粉丝点赞互动数等数据都可以花钱“刷”出来。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意见稿,禁止直播数据流量造假、虚假宣传等行为。    直播带货作为时下风口,在这个“双11”成为创造销量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直播带货流量数据造假、价格欺诈、退货率高等引发的维权纠纷也层出不穷。《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

新京报讯(记者 吴淋姝)11月26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在涉“凶宅”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新闻发布会上称,购房者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凶宅”,买卖合同可撤销。

“凶宅”系与人为非正常死亡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房屋

丰台法院南苑法庭法官林丹竹在发布会上提到,司法实践中,“凶宅”是发生过人为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发生自然死亡的房屋不属于“凶宅”范畴;即使最终死亡地点并不在涉案房屋内,但非正常死亡事件与涉案房屋之间有紧密联系的,仍应认定为“凶宅”。

丰台法院介绍,2019年,袁某以全款购买了柴某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某房屋,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于同年2月21日完成房屋过户登记。袁某在装修过程中得知,曾有人从该房屋坠亡。后袁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购房合同。

丰台法院经审理认为,2015年8月14日确实有人从涉案房屋坠落死亡。按照社会普通民众的理解,涉案房屋属于一般意义上“凶宅”。袁某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晓涉案房屋是“凶宅”。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故丰台法院判决撤销袁某与柴某之间的合同,柴某向袁某返还购房款308万元。

故意隐瞒“凶宅”真相,构成合同欺诈

发布会上提及的另一起案例显示,2017年12月,张某委托某中介公司从王某处购买房屋,双方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经纪成交版)》及《补充协议》,并完成房款交付及过户手续。后张某得知,2016年,一名女子曾吊死在该房屋的厕所中。

张某认为,在看房和签约时,中介公司和王某均未向其释明房屋内曾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王某明知涉案房屋存在非正常死亡事件,该事实属于重大事项,应予告知和披露,但其故意隐瞒,已构成欺诈。

王某辩称,合同签订前,三方当事人均对房屋基本情况进行了确认。且自缢事件发生后,警车、救护车辆前往救助,整个小区尽人皆知,原告姐姐就居住在同单元的17楼,并多次参与交易协商,故在合同签订前,原告应该已经知道自缢事件的发生。

丰台法院认为,王某明知有此重大情事而未予披露,属于故意隐瞒,构成欺诈,故判决撤销上述合同。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关键词: 直播带货
 
 

 
按分类浏览
重庆 (1772) 成都 (610) 四川 (7748) 区县 (3367)
国内 (10797) 国际 (894) 财经 (399) 房产 (935)
科技 (368) 军事 (123) 娱乐 (512) 体育 (197)
汽车 (388) 生活 (396) 农业 (174) 健康 (237)
时尚 (73) 家居 (67) 旅游 (167) 女人 (54)
美食 (65) 消费 (146) 社会 (72) 文化 (243)
教育 (218) 公益 (98)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